宋朝在中国人的心目之中一直就是一个以经济发达,但武力低下而著称,似乎这个发达的时代在周围的蛮族眼中就是一只待宰的肥羊。可是有一点是我们无法改变的,那就是因为宋朝朝廷十分有钱,他们有可以砸大把的钱到军事装备上面,所以今天我们看到的宋朝盔甲就是在唐朝盔甲的基础上面进行了一种制度上面的革新,使得宋代汉甲给我们带来了一种全新的感觉。
武将出身的赵匡胤影响很大
今天即使再说宋朝是一个以文人文化立国的朝代,但依旧是逃脱不了武将的一个影响,这其中最为主要的原因就是因为宋朝的开国皇帝赵匡胤本身就是出身于武将,他是靠着陈桥兵变,以下克上夺取了皇帝之位。但这并不能说改变了他心中的那种习惯。他骨子里面依然是十分重视武器军事的发展,毕竟这些都是他的本职,一个人发展到什么时候都不能忘本,这才是中国人的精神!
这种重视程度到了什么地步呢?在最初宋朝禁军发展历史上面,宋太祖赵匡胤亲自抓起了武备。最可怕的就是赵匡胤对于军事的检阅甚至到了十天一次抽查,皇帝既然都是如此上心,那也就由不得底下的士兵军官不去用心。因为从最初的皇帝就开始重视,到了后面更是引发了宋朝盔甲装备的一个爆发史,所以我愿称武力不振的大宋为中国冷兵器时代甲胄的巅峰!
宋朝盔甲的发展是建立在唐代盔甲的基础之上的,你可以想象宋朝初期的那一群武将所穿戴的盔甲基本上都是从祖先手中一代代传承下来的,在那种职业骑兵作战的时候,如陇西骑兵,并州甲士,幽州突骑,他们都是自备装甲和马匹,所以你可以在宋初战场之上看到从唐末以来,五代十国各个时期的装备甲胄。
宋朝盔甲对于是属于典型的汉民族风格式样的盔甲,他在基础唐朝甲胄基础之上对于审美,防御,重量进行了无以复加的优化。但一千多年的历史,饱经战火的中原大地却没有留存下来一具宋代盔甲的实物,所以今天我们对于宋甲的研究只能从古人壁画,绘画作品,以及古籍文字描写方面入手。
杀气内敛的乌锤甲
成书于开元年间的《唐六典》是一部旷古奇书,里面以百科的形式记录了中国军事,政治,文化,艺术,医药农业的方方面面。今天我们中国古代留存的甲胄形式基本上都是从这本书之中的唐代十三铠之中发展而来。其中宋代的乌锤甲就是其中之一。
乌捶甲甲如其名,这种铠甲一般都是采用玄铁黑色打造而成,整体肃杀简洁,若是千军万马集合站军姿于一处,那就真的是一股黑色潮流。
这个铠甲最为主要的特点是甲片形状如同小锤,颜色乌黑,乌捶甲也是由此而得名。再次一个特点就是它有唐代人称呼的抱肚,专门为大肚子武将而设计!头盔之是传统的凤翅兜鍪,这里的凤翅较为内敛,完全是收于耳朵两侧了。两肩与颈部有防止流箭的护肩。下身是铁制长群落在脚踝。该套甲胄是根据今天宋朝皇陵之中的永裕陵守陵将军石像还原而成。
鲜艳招摇的朱漆山文甲
钢铁洪流山文甲,其他朝代碾成渣。清兵不知亡国恨,隔江尤唱茉莉花。这首诗充分的说明了朱漆山文甲在中国人心目之中的地位。他的名气很大,大到和唐朝的明光铠成为了中国汉甲在世界上的方面之选与代表之作。这种甲胄因为优良的性能和范式被历代所喜爱,从唐代出现一直到明朝末年都还在使用,清朝使用布衣盔甲另作别论。
本套朱漆山文甲是宋人根据唐太宗时代再绘制版本之中的薛仁贵征辽大将军重造而出。头盔上面的凤翅兜鍪比乌漆甲更大,也更加外展张扬。于腹部创造性的设计出来了“护肚眼”,这是以前所没有的,以前的汉甲一般都是护住心脏和两胸。且腹部护心是以兽面设计,具有一定的反弹效果,能够更好的保护将军。全身华丽而实用,下身铁裙分开,方便灵活使用,在战场之上于万千敌军之中取项上人头乃不二之选。
融合再生的黑漆顺水山文甲
我们会发现今日的黑漆顺水山文甲无论是从形制还是颜色来看,其实都是乌捶甲和朱漆山文甲的一个结合体,他采用了朱漆山文甲的华丽与护心兽头设计,保留了金色与黑色的结合,使得这款盔甲在中下层士兵之中广为人知,在今天的中国人心中也是对于这款盔甲最为熟悉。
这款盔甲是中上层军官所穿戴,可以说在百里之内刀剑不入,能够有效的保护主将的性命,到处都是花纹和中国古代文字祈福使得这款盔甲在宋代周边少数民族之中十分喜爱,很多小国在朝贡大宋的时候就是希望得到皇帝赏赐一套这种盔甲,但中国古代对于铁制武器一直都有不外传的技术保密,所以只有边疆一带臣服于大宋的蛮夷首领才有可能得到一套,这其实也算得上是另外一种形式的外交手段了吧!
赫赫威名的金漆铁甲
没有什么花枝招展,也没有什么显眼的设计,有的只是为了战士防御而设计的板甲结合体。这就是金漆铁甲,我们通过对比会发现这款盔甲比起之前几款代表盔甲要简化了很多。光从气势上面看弱了很多,似乎更像是元明时期受到了少数民族风格影响,而不是像唐宋时代集审美与防御于一体的汉甲。
这种盔甲实际上的年代的确要稍微靠后,其中盔甲之上的铜盔在山东省就有过实物出土,根据考古学家检测所是宋金战场上面的遗物,而这款盔甲也是在南宋时代比较多见,后面的元朝盔甲之所以以这款为主,主要是因为他们在草原之上早已经受够了中原汉人封锁铁器北传,只能用这种节俭大方式去制作,后面则是形成了习惯。
总结
随着崖山海战,古典王朝宋朝君臣以不投降,抵抗到底的精神十万军民跳海而死。元朝再一次的统一了中原大地,中国人那种传承自秦汉,隋唐的汉甲精神与制作技术就开始逐步失传,蒙古军队在远征中亚与西方的时候给中国人带来了布面甲,使得汉甲的发展史出现了巨大的变化。
后世元明清三代基本上都是以布面甲为主,到明朝朱元璋再度恢复中华,驱逐鞑虏之后虽然有所恢复芭乐APP最新网站进入IOS破解,可明朝因为现实情况的限制早已经不能像宋朝那样从上层军官到底层士兵都穿戴汉甲了,更多的士兵都是穿戴以节省实用为主的布面甲,所以我们近代才会看到清朝盔甲反而不如前代的惨状!
盔甲汉甲文甲宋朝朱漆山发布于:天津市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